
首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在上海发放 上汽、蔚来率先“吃螃蟹”
千呼万唤始出来。3月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相关情况,并颁发了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其中,上汽集团与蔚来汽车各获得一张牌照,并第一时间在各自的官方传播渠道上发布喜讯。这意味着,行业内盼望已久的智能网联汽车开放路测终于落地。
据悉,首批牌照的有效期至2018年5月29日,共90天。上汽集团认为首批测试牌照的发放标志着智能汽车测试将从封闭区域走向开放环境,将更加有助于获得更丰富的道路场景,推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程。据悉,上汽集团将在2018年内推出国内首款商业化量产智能网联汽车,实现“最后一公里”自主泊车等特定场景下的智能驾驶功能。
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则表示,获颁牌照为蔚来汽车的道路测试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和法规依据,这将大大促进其在自动驾驶系统方面的研发。
实际上,能够实现在中国的开放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一直是企业所期盼的。此前,上汽集团与蔚来汽车已分别获得了美国加州自动驾驶测试的牌照。如今,上汽集团与蔚来汽车无需走出国门就能实现开放道路的测试,将大大激发两家企业在自动驾驶研发层面的潜力。
事实上,我国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并采取了逐步推进的方式。2017年6月7日,上海建成了国内首家“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在封闭测试区,车企有机会在模拟100种复杂道路状况下进行测试。目前已有多家企业携车型进入该测试场地对车型进行测试。
不过,自动驾驶汽车,尤其是无人驾驶车辆能否真正实现上路,是个系统工程。仅靠封闭的测试环境是无法满足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需求的。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智能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戴一凡告诉记者,目前大家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都很重视,不过当前行业对自动驾驶的探索仍然处于研发为主、测试为辅的初级阶段。
同时,他还指出,虽然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然而对于实际的测试,目前在行业内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国际方法和标准可供参考。研究机构与整车厂都在各自编写自己的测试规范。戴一凡认为,虽然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测试的大方向上不会有巨大分歧,但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此外,戴一凡认为,除了道路测试以外,企业也应该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仿真实现。按照正常的开放流程,需要先进行仿真测试,再进行台架测试,最后才是道路测试。不过,由于道路测试能带来更好的传播效果,企业对于仿真测试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
“其实,仿真实验才是非常高效的测试手段,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还能够快速模拟出在实际道路测试中很难模拟的情况,非常灵活,具备诸多优势。”戴一凡说。
可见,虽然智能网联汽车开放路测正式落地是件振奋人心的好事,但从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角度,包括测试层面,仍然有诸多挑战存在。智能网联汽车要想成功驶向未来,并最终实现产业化,还有艰巨的道路要走。
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