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三年考

  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目的在于扩大消费刺激内需,规划中提出一个为期3年的目标,例如中国汽车市场产销目标、企业兼并重组目标、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目标等。2011年已经接近尾声,该规划的三年期将满。

  从产销目标来看,《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到,“2009年汽车产销量力争超过1000万辆,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受购置税减半等优惠刺激政策的影响,中国汽车市场在这三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量突破1300万辆;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数据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2011年虽然市场整体维持零增长的态势,但是产销也将达到1800万辆的水准。单纯从产销数据来看,已经完成了《规划》提出的要求。

  但是除了产销目标之外,《规划》其中其他各项目标尚未完成。《规划》提出,要实现“汽车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建立完整的汽车消费政策法规框架体系和交通管理系统等”,但是从现阶段政策法规的出台力度来看,此前在计划中的汽车金融等相关法规尚未出台,“汽车三包”的相关政策也进展缓慢。

  《规划》提出,要优化市场结构,其中“1.5升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0%以上,其中1.0升以下小排量车市场份额达到15%以上。”受政策刺激的影响,2009年和2010年,实行的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以1.6升排量上限,使1.6升排量以下车型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在鼓励政策退场和市场深度回调的背景下,2011年前11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893.36万辆,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68.04%,尚不能判断已完成了目标。而1.0升以下乘用车车型的市场份额为12.9%,尚没有完成目标。

  另有数据显示,从2010年乘用车市场整体来看,我国新生产乘用车的排量主要集中在1-1.6升的区间段,已接近60%;其次是1.6-2.0升区间段占26%;而1升以下区间段的比例则远低于10%,2升以上区间的比例为10%左右。而日本最大比例的排量区间为1升以下;排量在1升以下的车辆所占比例,日本则明显高于中国,是中国的6-7倍。乘用车消费结构的大小失衡,明显压缩了自主品牌厂家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综合多方数据可以看到,2.0升(含)以下车型市场份额达到90.54%,其中54%的份额被1-1.6升区间车型占据。目前,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基本分布是:1升以下车型市场份额、1-1.6升市场份额的一半,1.6-2.0升区间内自主品牌大约占有3%左右份额。

  而《规划》中提到,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40%,其中轿车超过30%。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占产销量的比例接近10%。和这个目标相对照,2011年自主品牌乘用车总体份额达成目标,但自主品牌轿车只能保持在接近目标的水平,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比例则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只占产销量的4.5%。

  从竞争态势来看,虽然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比例已经突破四成,但国际品牌在国内车市处于绝对强势地位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有力扭转。在2011年的市场背景下,本土车企还遭遇到巨大经营压力。从近期的发展趋势来看,1-1.6升区间市场的增速正逐步放缓,而1.6-2.0升区间市场的后续增长潜力较大,该区域被合资车企牢牢把控着,自主品牌车型在这个区域表现比较艰难。

  而在新能源汽车、汽车研发、零部件技术突破等方面,虽然说这三年来有所进展,但是和《规划》所提出的目标,似乎还有一段距离。

  总体而言,《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的背景,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时,为保证汽车市场发展,刺激国内需求而生的。但是这三年来,车市如一匹狂奔的野马,不仅一举迈过1000万辆大关,更从2009年起连续高居全球第一大市场。“政策市”的刺激,一方面使得企业习惯了这样的“好日子”,在市场调整时感觉不适应;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